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万溪讲堂第四十三讲:谭世宝教授主讲 《问—学—思与思—学—问:我的文化史和法制史研究经验》

阅读次数:日期:2024-09-26


2024924日下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学院联合举办讲座,特邀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谭世宝教授,主讲《问—学—思与思—学—问:我的文化史和法制史研究经验》。讲座由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首席教授周大鸣主持,百余名师生参加。

d010d2a48849b8e433b6be373beecfa

谭世宝教授此次讲座打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的传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几十年做学问的方法与经验这枚“金针”。

谭世宝教授通过三个不同时期的问—学—思向我们阐述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内涵,这三个时期分别是:人之初的儿童(含幼儿园、小学)有关各种知识之简单问学,成长时期(含中学至大学)的问—学—思,成熟时期(至工作)的问—学—思。其中,谭世宝教授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比如孩童时期认识人与万物的名称、出现的原因与结果、方位、时间等简单的问题与答案;成长时期对《两小儿辩日》的讨论与探究;成熟时期从《论语》中获得的行为指导规范与研究新老问题、提出新答案的机会。通俗易懂的将贯通在我们一生中的问—学—思的重要作用娓娓道来,即从问—学—思中获得并积累知识,加上一些个人对现存知识的质疑性思考,逐渐掌握发现新问题和研究有关新问题的知识、方法和能力。9cd4abe416cef2cd10e6df80905ebb1

随后,谭世宝教授分享了其在文化史与法制史研究的经验。谭世宝教授通过对唐朝诗人李白的身高和科举“以貌取人”的问题,以及《禅宗》中通过古汉语对坐禅和佛教等一系列禅门的基本问题的新看法,向我们阐明了能否在成年时继续保持敢于和善于每事问的童心。是能否成为研究人才和不断推出研究成果的关键。因此谭世宝教授强调:在学术研究方面始终保持虚心而勇敢的精神,对任何资料、观点,包括众人都相信的,都不要先入为主的认同和否定,必须经过自己的研究分析,证明是合理无疑点才相信,否则就要提出质疑乃至否定。

4c41f86c4befaaf68ee3400e0488115

谭世宝教授向我们所传达的正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见识:在大胆的假设与怀疑的同时进行小心科学的求证。谭教授在就读大学前已养成读书面求甚解的习惯,故在大学本科期间已经发表了一些研究文化史及法制史的论文。其中有对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的质疑与新论,对“车裂”不是“五马分尸”的考证分析,对历史人物的朝代或国家归属问题的判定,对中西历的年月日转换工具与方法以及生年岁数研究,这些大多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容易被我们忽略,而谭教授的新看法无一不体现其在研究中采取的问—学—思精神与方法,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a7a55ff9862ec9126848bfd822a1277

周大鸣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谭世宝教授的讲座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向我们深刻释明了做学问需要常怀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能先入为主,应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同时要敢于挑战权威、挑战常识,从常识中找谬误,把握“区域”、“时空”这个界限带来的新机遇,从中获得研究的新方向,探索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最后,在与现场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中,谭世宝教授强调了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勇于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他倡导我们尊重原创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勇于尝试和创新,带着深深的敬意去开拓未知的领域。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