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4日,正值端午节举国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之际,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特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在明德1号楼301报告厅作题为《死亡社会学:缘起、学科体系与案例》的讲座。讲座由尤伟琼院长主持,学院师生共百余人参加。

讲座中,陆杰华教授指出,死亡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加强死亡社会学的系统研究具有学术和现实的迫切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对死亡问题讳莫如深,陆教授以五福临门的原有内涵等例子加以说明;关于死亡的统计数据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和诠释;死亡社会学产生有多重背景,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流行病模式的转变、社会福利政策的公平分配问题,以及现代医学带来的相关伦理问题等。接着,陆教授探讨了死亡社会学的学科对象与研究主题,指出死亡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偶然性与因果性四大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与社会学研究的关系导向非常契合;死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四个重要方面,涉及社会因素与死亡的相关作用、死亡态度与行为的时空差异等多个面向;不同学科对死亡的关注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议题,陆教授简明扼要总结指出不同学科关注死亡问题的视角差异,强调社会学在审视死亡问题上的独特性,主要关注死亡的社会属性、现代性与死亡的关系、死亡的文化象征等议题,指出死亡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大有可为。讲座最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向陆教授请教交流。

陆杰华教授是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副会长等职,致力于人口社会学、老龄健康等领域的研究。陆杰华教授亲临学院讲座,以丰富的案例系统呈现死亡社会学的缘起和学科体系,激发了在座师生对于死亡社会学的认知和想象,是学院“学党史 办实事”、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科研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活动。